兒子上初中後,我才發現,過去6年的焦慮和內耗,浪費了太多人生
作者 |瑾山月
來源 | 新東方家庭教育(ID:xdfjtjy)
養育孩子的真相,就是在某一刻,我們必須要轉身離開。
與其焦慮、內耗,不如坦然接受,用自己足夠富足的人生,去映照孩子的未來。
前幾天,在初中當老師的表妹,說起一件事。
她們學校有不少外地生,一部分孩子選擇住校。
有位媽媽,向學校提出申請,希望有間宿舍,讓她和兒子單獨居住。
理由很簡單,這位媽媽對剛讀初一的兒子很不放心。
不是擔心孩子貪玩耽誤學業,就是害怕孩子照顧不好自己。
而她爲了陪讀,連工作都辭了。
表妹告訴她,孩子在學校一切都好,不僅學習跟得上,生活也應付得來。
祝賀清潔隊員節 環境部長致贈保暖背心與袖套
最終,學校拒絕了這位媽媽的請求。
叙利亚多个军事目标遭以色列袭击 已造成8死7伤
其實,我特別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。
我兒子也是去年升入初一,最開始我也是各種擔心。
但經過半年的觀察,我發現兒子的適應力遠超我的想象。
有一次下班回家,我催他寫作業,兒子竟像小大人一樣說:“媽,我有自己的計劃,先看會課外書,再刷題做試卷。”
那一刻,我忽然覺得孩子長大了,不再是那個磨磨蹭蹭的小學生了。
而我過去所有的焦慮,大多沒必要,全是自己的內耗。
侯导挺《强尼》:看完会surprise
每個孩子都是一棵小樹,有他自己的成長節奏。
我們做父母的,只需默默守護,耐心耕耘,靜待花開。
01
放下“高期待”
接納孩子不完美
网传我两架IDF战机被6共机包围 空军司令部回应了
看過這樣一個案例。
有個女生小學成績很好,可升入初中後不久,便開始厭學。
老師找她談心,可不管怎麼問,女孩只是說:“是我不好,不夠完美,我對不起所有人。”
老師想不通,小小年紀,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自我攻擊。
直到去家訪,才明白問題其實出在父母身上。
從小到大,但凡碰到考試,她考前十,父母希望她進前五;她考前五,父母希望她進前三;她考前三,父母又會說:“明明可以考第一”。
除了學習,父母還希望她拿下鋼琴十級,最好是再學學舞蹈,成爲班裡的文藝骨幹。
原來,壓垮孩子的,不是繁重的學業,而是父母的“過度期待”。
他們對女兒的要求,已經不是贏在起跑線這麼簡單,而是以絕對優勢成爲佼佼者。
畢竟,身邊有很多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他們的女兒,沒有理由不優秀。
可結果呢,這份以愛爲名的期望,卻成了孩子成長路上,最大的絆腳石。
兒童心理學專家威廉•戴蒙,給全世界父母最大的建議,就是:“不要讓孩子對標你以爲的優秀者,因爲孩子和孩子不一樣。”
学青会羽毛球综合:湖南队、北京队包揽校园组团体冠军
可事實是,每個孩子有不同的花期,可能很早綻放,可能需要等待。
放平心態,接納孩子的不完美;降低期待,允許他們成爲普通人。
父母不焦慮,孩子不緊張,教育這件事才能在和諧的親子關係中得以實現。
大陆所得 要列入我国综所税申报
02
節奏慢下來
雲林女子酒後社區咆哮持刀恐嚇 鄰居求助民代
把時間還給孩子
商業大佬李開復,一直是人人佩服的學習高手。
台灣車市銷量創18年最旺5月 進口車比重已接近五成!
每次被問及小時候是怎麼學習的,他都會笑笑說:“就是玩,各種玩。”
父母雖然對他寄予厚望,卻總能容忍他的各種“胡鬧”。
《天之蕉子》鸿莲虐恋观众气炸 吴怡霈现身回应
不想複習功課,看連環畫也行;不想上輔導班,去捉魚也沒問題。
懶得早起,故意把鬧鐘撥後一小時,被當成有趣的玩鬧;
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
喜歡惡作劇,給陌生人打電話,也只是被警告一下。
高温破40度!妙龄女「一天洗10次澡」 隔天竟死在家里
但恰恰是這些“壞孩子”才幹的事,讓李開復一直保持着探索的好奇心。
他愛上了閱讀,自己寫了本笑料百出的《武林動物傳奇》;
醫法交流 臺中地檢署+健保署+醫師公會辦誠信醫療座談會
他大膽地嘗試,拆裝各種小玩意,思維和動手能力大大提升……
偷生一对萌宝宝 **小狸
父母沒有用學業塞滿他的生活,反而培養出了一個世界級的學霸。
教育學上,有個“J型現象”。
意思是,學習過程中,孩子得先有一個低位的積累時,纔能有後勁不斷向上。
而這個最開始的“低位”,就是孩子尋求愛好、自主探索的階段。
市场信心不稳虽影响台股 展望仍不宜看太淡
這些規勸、教導,甚至諷刺、挖苦,只會過早消耗掉孩子的學習熱情。
每個人的起跑線很短,長的是整個人生。
何必急於一時的奔跑,節奏慢下來,把時間還給孩子,父母也能擺脫內心的焦躁。
讀中學前,鼓勵孩子去運動,去閱讀,去戶外觀察大自然;學業緊張後,也要儘量幫孩子調節,不能讓他們只顧埋頭苦讀。
“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,而是點燃一把火。”
激發內驅力,點燃夢想的火花,孩子們才能在學習這條遠路上走下去。
03
不要把勁都用在孩子身上
富養自己就是富養孩子
一場教育論壇上,俞敏洪問楊瀾:
“作爲一名職業女性,是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?”
楊瀾誠懇地說:
“我覺得最重要的是,讓孩子看到父母享受自己的人生。”
曾經的楊瀾,也因缺少對孩子的陪伴非常內疚。
尤其是每次出差,孩子們總會問:“你是不是不在乎我,不愛我?”
楊瀾不知道怎麼回答,只能低聲下氣地向孩子道歉。
後來,她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。
一些比自己還忙的父母,反而把孩子教育得很好。
她漸漸明白了,把自己經營好,成爲孩子的榜樣,遠比只圍着孩子轉更有意義。
因爲父母有了見識,才能在孩子遇到困惑時,給予指導。
兴业县召开回归兴商及眷属恳谈会
想明白之後,楊瀾更加熱愛工作。但只要閒下來,就會和孩子多交流。
徐冰 一个艺术家的基因
她始終堅信:“作爲父母,首先應該有自己充實而快樂的人生。”
是啊,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丟了,又怎麼能教育好別人呢?
可遺憾的是,生活中從來不缺“犧牲型父母”。
就像開頭故事裡的那位媽媽,爲了照顧兒子,放棄一切去陪讀。
一旦她認定自己只爲孩子而活,就勢必要從孩子身上得到回報。
“犧牲型父母”,最常說的幾句話就是:
影/外遇陸籍女遭疑洩國防機密 趙天麟「願接受調查」籲馬文君一起
這些話在孩子聽來,並非愛與關切,而是壓力和道德綁架。
影/Ferrari Enzo與Maserati MC12終於來比加速了!
《目標感》一書中寫道:
“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在於深而非廣。”
苹果发布会翻车,奈雪曲线联名“周杰伦”..近期都有哪些热点案例
只有父母富養自己,在自己的生活裡深耕,才能形成正面而深刻的示範效應。
作業評語「你是孤兒嗎」湖北一中學老師挨批 校方:表達有問題
04
學會往後“退一退”
讓孩子成爲自己
孕妈命丧以色列空袭 医抢命「救下腹中宝宝」感动画面曝光
思想家愛默生說:
生而爲人,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成爲獨立且適應社會的人。
而獨立,不是長大後纔去實現,而是從小就該有的意識。
无症状感染员工续增 亚马逊关闭新泽西州仓库
有個中學生因不好好寫作業,被老師叫去談話。
建立使用準則…用AI收集資料 不用AI寫文章
老師問:“你爲什麼把作業寫得亂七八糟?”
學生說:“作業有什麼重要的,只要考試好就行了,我爸媽只看成績。”
老師嚴肅地盯着他,說:“你人生所決定的每件事都很重要。”
看這個故事時,我被這句話一下子擊中。
多少孩子把學習當成給爸媽學,把自己的人生當成替父母過。
他們之所以沒有自我,全因父母從一開始,就沒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。
在子女教育中,有個流行詞——“直升機父母”。
威廉正在征服Grand Order的样子
說的就是,父母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頭頂盤旋,全程監控孩子的一切。
孩子踢球,爸爸站在場外;孩子彈琴,媽媽坐在旁邊;孩子寫作業,一家人圍着……
1次设定3个约定帐户有诡 台中女险沦炸团洗钱工具
把孩子看管得密不透風,他又怎麼能在風雨吹打中茁壯成長?
恶评罗刹海市的网友再发声:8岁女儿遭死亡威胁,实名举报刀郎
武志紅老師提出過一個著名的“蛋—雞—鷹”成長理論。
影》赵天麟出轨陆女 赵少康揪出1点:真的很奇怪
孩子,就像一隻小鷹。
剛出殼的時候,嘴巴不夠尖,爪子不夠利,像只沒有攻擊力的小雞。
等再長大一點,他要去懸崖峭壁試飛,才能成爲一隻真正的鷹。
整個過程,需要孩子獨立完成,如果父母替他試飛,他永遠只能是一隻小雞。
獨立,是每個孩子必須掌握的一門課。
网传我两架IDF战机被6共机包围 空军司令部回应了
而家長唯一要做的事,就是狠下心,讓孩子去歷練。
一點家務活,一次獨立完成作業,一次對興趣班的選擇……都能讓孩子意識到他纔是自己的主人。
當父母放開雙手,孩子才能張開翅膀,飛向他的山峰。
05
《海邊的卡夫卡》中有這麼一段話:
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,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環境。
孩子能否茁壯成長,全在父母怎麼教養。
高质量发展调研行|“刷脸办电” 大数据这样替老百姓“多跑路”
放下高期待,步伐慢下來,在富養自己的同時,把孩子還給他自己。
唯有如此,父母才能不焦慮不內耗,孩子才能不緊張不依賴。
別讓自己和孩子活得太累,有時候順其自然反而比殫精竭慮更好。
這兩條溪為石虎移動廊道 搶救石虎桃山族人獲表揚
要相信,每個孩子都有能量滿滿的小宇宙,而我們自己,也應該擁有專屬的美好人生。
*本文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(ID:xdfjtjy),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,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,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,分享可吸收、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。讓持續地學習成爲家庭的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