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科門診紀實:涌入醫院患兒數量繼續增加,拐點仍未出現
(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侯佳欣 趙萌萌 王寧)“孩子昨天燒到了40.4℃ ,今天體溫又突然降到了35.5℃ ,真的給我們嚇壞了,今天就趕緊來了醫院。”11月下旬,涌入發熱門診的患兒和家長繼續增加,上升勢頭仍未出現拐點。
11月23日,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分別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、北京兒童醫院和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,記錄下患者真實的就診流程。
“夜裡12點分完診,護士告訴我前面還有670多號”
11月23日10時許,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,不少輸液患兒使用家長自備座椅擠滿走廊等公共空間,甚至也出現在醫院大樓外的露天院落。
在分診臺不遠處,潘浩(化名)正焦急地望向診室的方向,一個小小的座椅在潘浩身旁,上面坐着他6歲半的女兒小米。全副武裝的小米在本子上畫着畫,不時還會咳嗽幾聲。
潘浩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,“我第一次過來是週日(11月19日)晚上10點多,好不容易掛上了急診號,12點多時醫生說前面還有670多號,讓我們週一上午12點來。”
11月20日一早,潘浩帶上女兒趕往醫院。“我們住得遠,每次過來要一個多小時,生怕晚了過了號。”終於,小米在中午12點多的時候看上了醫生,由於此前已經有了CT診斷和化驗單,小米沒有再做其他檢查,醫生開了輸液單。拿到藥之後,潘浩又緊急趕往輸液室。“輸液也要排隊,最長的時候要一個小時才能紮上針,終於在下午1點輸上了液。”
11月23日,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輸液留觀區。趙萌萌攝
給小米安頓好,潘浩又趕緊在急診掛了第二天的號。“掛號基本都得提前半天,急診號得現場掛,然後分完診,前面一般有個六七百號,差不多就到第二天上午了。”潘浩告訴記者,“這邊分診會結合孩子病情給安排,如果是特別嚴重的,也會優先一點。大家都是父母,誰都不容易,我們也理解。”
為什麼特斯拉AI「看不出」路中央橫躺的大貨車?如果貨車車主放了三角錐或許結果會不同
11月23日10時許,潘浩帶着女兒已經到了好一會兒,他詢問護士臺得知,他們的號過號了,正在等着補叫。“剛又去問了,護士說前面還有60多個號,讓我們再等等。”潘浩低下頭摸了摸小米的頭,問她:“餓了不?要不爸爸先帶你去吃飯?”小米乖巧地搖了搖頭。
11時許,潘浩終於帶着女兒進了診室,也順利地開出了今天的輸液單。從診室出來後,他拿着手中的單子朝着輸液室快步走去,那邊的隊伍這會還不算長,應該很快就能排到。
掛號、排隊、輸液是潘浩每天都要經歷一遭的事情。他告訴記者,“真的是不容易,孩子不容易,家長也不容易,醫生也不容易,希望孩子早點好起來!”
“多種病原體共同流行,趕緊來醫院檢查下,不然我們可能就選擇在家吃藥了”
11月23日12時許,記者來到了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,在兒科門診內,擁擠不堪。醫院大廳內,記者遇到了剛剛來複診的一對母女。
劉麗華(化名)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,“女兒今年讀高一,從上週五回家開始有點咳嗽,以爲是普通的感冒,就沒太在意,結果週日晚上燒到了38.9℃。現在多種病原體共同流行,要我們趕緊來醫院檢查下,不然我們可能就選擇在家吃藥了。”
11月20日一早,劉麗華就帶着女兒前往清華長庚就診。“我們不到11點就來到醫院了,開單子、抽血、化驗、等結果,將近19點我們纔看上醫生。”劉麗華感慨,“我們離開醫院的時候,大屏上顯示還有200多患者在等候。”
劉麗華女兒的就診單據。受訪者供圖
劉麗華稱,女兒在清華長庚醫院做了一次血常規檢查,肺炎支原體抗體是陰性,醫生說有些細菌感染,屬於急性的支氣管炎,給開了阿奇黴素、止咳藥等。儘管3天后孩子不再高燒,但仍然咳嗽、喘息嚴重,霧化和吃藥未見明顯效果後,就想着再來複診看看。
劉麗華說,孩子最近反覆發燒,自己也知道現在醫院病人特別多、看病時間長,但沒辦法,還是得來看,萬一耽誤就麻煩了。趕上這波高峰,孩子、家長、醫生都不容易。
劉麗華也告訴記者,護士們說現在的急診服務時間已經從14小時調整爲24小時,白天的一班急診人力也增加到了兩班。“他們盡力了,實在是患者太多了,我們能配合的一定儘量配合,都是爲了孩子。”
“預診時我們被分級爲2級,比較危重,不到半個小時,醫生就給孩子看上了”
11月23日下午19時許,天完全黑了下來,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來到了北京兒童醫院。在門診大廳外,抱着孩子的家長仍然是絡繹不絕。
11月23日19時許,北京兒童醫院門診外,前來就診的患兒及家屬絡繹不絕。趙萌萌攝
急診、發熱門診、輸液室等地都擠滿了患者,很多孩子依偎在家人身邊,手上扎着滯留針。咳嗽聲和哭聲此起彼伏,有孩子坐在家長自帶的摺疊椅上,在醫院走廊接受輸液治療。
爲縮短候診時間,北京兒童醫院部分門診已經可以“先化驗再診療”,家長們可以去護士臺給孩子開具血常規、支原體、甲流或乙流核酸等化驗項目。
“我是今天下午兩點多帶着孩子過來報到的,在這已經等了差不多4個多小時了,前面還有50多個號。”11月23日19時許,王陽(化名)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,她家孩子今年1歲半,起初是有點咳嗽,接着是發熱,家裡都擔心孩子是支原體感染。
老派博物館的街頭逆襲!疫情下,馬德里「普拉多美術館」的創意展出
王陽介紹,“我們是今天一早在醫院公衆號上預約的發熱門診。預約成功短信裡說,建議我們下午2點半到3點這個時間段過來。”吃完午飯,王陽就帶着孩子來到北京兒童醫院,取號、化驗血、做檢查,排隊等候看診。“估計快了,這兩天人多,我們等的這間診室,醫生一下午都沒出來過一趟,都不容易。”
“今天,我們把近期常見的一些病毒感染都查了,有的結果出了有的還沒。來一趟檢查就做得全一點,自己也安心,能找到孩子的病因,趕緊治療,省得耗費時間。”王陽說。
在北京兒童醫院急救中心,張濤(化名)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,“我家孩子昨天燒到了40.4℃,今天體溫又突然降到了35.5℃,真的給我們嚇個夠嗆,今天就趕緊來了醫院。我們的情況比較危急,就來了急救中心。預診時我們被分級爲2級,是比較危重的情況。不到半個小時,醫生就給孩子看上了,也開了各種檢查,目前還在等結果。”
“不嚴重的一般會被分流到門診那邊,這邊基本上收了就是急需治療的患者。來之前我們也擔心,怕孩子來了再等24小時,真的是受不住。沒想到這邊分診分級真的做得很好,我們很快就看上了。希望所有孩子早點好起來。”張濤說。
(來源: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)